第二个挑战则是关于方法的挑战:即使那些不会说话的生物能够思考,我们又怎么能在这些生物身上发现思考的证据呢?如果一个生物不能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,我们怎么能确定它思考的内容呢?我们又怎么能确定它真的在思考呢?
首先要注意的是:这类认知问题也面临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挑战,也就是认为只有能够回答我们问题的生物才具有思维能力。正如在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[1]中疯帽匠对爱丽丝说的那样,我们说的并不总是我们想的,而我们想的也并不总是我们说的。对语言的解读通常是模棱两可、含含糊糊的。我们要依靠大量的背景假设,例如要知道说话的人是否真诚,是否了解听众,是否清楚自己所用词汇的意思;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从他说的话里推断出他的想法是什么。此外,虽然非语言生物无法告诉我们它在想什么,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它在想什么。例如,我们可以观察生物对不同道具表现出来的不同敏感程度,由此做出判断。假设我们想知道狗能否想到松鼠;如果狗能在周围的环境中认出松鼠,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,狗可以想到松鼠。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,比方说,这条狗相信树上有一只松鼠。(当然,我们不必要求狗能够把松鼠和其他所有东西区分开来,然后才说它的确想到了松鼠。毕竟,我们自己也无法把松鼠和某种像松鼠的仿真物区分开来,但我们毫无疑问可以想到松鼠。)可以说,在证明思维能力方面,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只是程度上,而非性质上的区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