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的记忆中,先生的性格充满天真和孩子气,当然,他更爱惜自己的声望。有的时候会让我想起王朔说起他逝去的挚友梁左的话:“他对虚荣有一种孩子似的喜爱。”其实这也是一种真率!先生是一个天真的诗人,他的天真里,包含了对于荣誉和声望的在意。但是,先生又是一介不谙世事的书生,在他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里,首先是以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为中心的。所以当他说自己是“侧身走过同代人的身边”时,或许他就知道,自己的思想并不如他出发之时想象中那样,可以被人们广泛理解,可以在文学与诗的领地里开疆拓土。他一出场,年纪就显得有些尴尬——从辈分上说,他已经不属于新时期那一代闪亮登场的诗人,甚至已经没有机会能够正面赢得历史的关注了。
当20世纪80年代刚刚到来的时候,他还可以模糊地从新时期的众声喧哗之中跨越而过,有的时候甚至能成为一个独标高格的诗人。但是,他显然缺乏同时代那些年轻诗人的机运和声气相求的集体无意识。因此,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诗人,一个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深切感受与深刻看法的思想者,他注定会无辜而寂寞——他与这个世界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