④ 人物关系等误笔的处理。
凡书中人物关系讹误处,据史料更正。如第四十八回,曹操刺死刘馥一段,“馥子刘煕告请父尸归葬”,刘熙原为刘馥之孙,虽然这段故事为虚构,但史料中人物关系确凿,故更正为“馥子刘靖”。
另外《三国演义》在历法、年号、人物年龄等细节上也多有与史料不符之处,鉴于作者的文学加工因素,一律尊重原文。比如第一回中,“建宁二年四月望日(十五日)”,《后汉书》为“建宁二年四月癸巳(二十二日)”。作者改为望日应该不是弄错了时间,而是故意作了文学加工,把这段事件安排在有象征意义的日期。
3.精选毛批
毛氏父子在整理润色《三国》时,留下了大量的批注。这些批注代表了《三国》评点的最高成就,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。直至今天,它对我们细读《三国》,分析《三国》的文学创作手法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。
但是,在多达20余万字的毛批系统中,有着大量冗长而意义不大的批注。由于毛氏的政治观、史观已与现代读者有巨大差异,部分批注也失去了原本的价值,因此,本版精选部分有价值的批注,以飨读者,同时作为本书注释系统的有益补充。其遴选准则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