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假设是:如果我发表不同意见,就会引发冲突。
这种假设当然不会是空穴来风,它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。
比如,我的母亲比较强势。在日常的生活中,如果我发表了不同的意见,母亲的态度就会变得激烈。久而久之,我就将“如果发表不同意见就会引发冲突”这个焦虑情绪刻到了我的脑子里,变成了心理免疫系统的一部分。
说到这里,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解改变为什么很难发生了呢?因为,改变的愿望和不改变的动力之间,存在着严重的冲突。不改变的好处,相比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,诱惑实在太大了。基于心理舒适区的理论,那还是不改变更好。
那么,知道了原因,我们要如何改变呢?
首先,你要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,然后,反问自己:“如果你改变了,你能获得什么?”这么做可以让自己有个明确的数据对比。在中国,很多人的社会同一性是基于社会认同的,他们往往将他人的看法看得特别重。
想通了这一点,你就应该明白公事归公事,私事归私事,在公事上,基于正当的理由,你可以去支持任何人。你也可以凭着正当的理由去拒绝任何人。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来说,“和气生财”是个谬误,容易承担连带责任才是真理。